1. 首页
  2. 口语
  3. >

口语题诗歌特色,口语题诗歌特色有哪些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口语题诗歌特色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口语题诗歌特色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改善这句话有什么语病?

诗歌的平民化和口语化程度大大提高,这是修改后的句子。修改句和原句对照可见,修改时主语程度和它前面表示对象的定语未变,只将原谓语改善变为提高,因为原句的语病是主谓搭配不当,必须使之搭配,因此将改善换成提高,这样就符合。语法规则了

口语题诗歌特色,口语题诗歌特色有哪些

“口语诗”的主要特点是什么?

感谢邀请。

口语诗试图呈现真实或生活本来面目,但他对真实和生活本来面目的理解,则不限于生活内容层面的,而侧重于生活形式层面,即发现生活呈现的机缘和意味,它是对生活内容的超越,而抵达对其形式的纯粹和直观。

朗诵唐诗对口语表达有帮助吗?

朗诵有助于口语表达毋庸置疑,其一,理清概念。

朗诵与朗读概念不同,朗读是声音清晰、响亮读出文章,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。朗诵是声音清晰、响亮背诵文章,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。朗诵的要求不看作品,面对观众,除运用声音外,还要借助眼神、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,引起听众共鸣。

其二,诵读好处。

读书百遍其义自见;

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写诗也会吟。

朗诵如歌唱,陶冶情操,强肺健身;

朗诵如社交,情感交流,相互配合;

朗诵如吟曲,如痴如醉,回忆美好;

朗诵如体操,减缓衰退,预防痴呆。

朗诵益处多多,增强口际多交流,其乐融融,行动起来吧!

谢邀:

朗诵唐诗对口语表达是有帮助,这点不用质疑。

朗诵与朗读之间是有区别的,朗读是用准确、清晰、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内容读出来。朗诵则是用准确、清晰、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内容背诵出来。

实际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大型活动演出,朗诵者不看文章内容,面对现场观众,通过情绪、眼神、表情、手势等体态语的形式表达出作品的感情,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。

朗诵是一种语言艺术,也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。想成为口语表述和交际的高手,必须先从朗读开始,再到朗诵,没有其他捷径可走。

谢邀。

朗诵唐诗对口语表达有帮助吗?

肯定是有帮助的,当然仅限于汉语口语。

诗歌诗歌,诗本来就是歌。讲究的就是抑扬顿挫,平仄起伏,清朗通顺。

《诗经》时期,诗就是用来演唱的,所属“风、雅、颂”就是民歌、诸侯献歌和祭祀颂歌。都是有音乐和曲调附着的,所以诗是由演唱而生,与生俱来就有押韵、节奏感、起伏感这三大特征。

随着时代的进步,普通人的文学水平大幅提高,很多人都开始写诗,而用于演唱的音乐却进展不快。这个时候,就有很多人写了诗不再配乐演唱,这就是西汉初期逐渐出现的“徒歌”。徒,就是徒劳的徒,徒歌就是指清唱,不再配乐使用。

徒歌的出现,使诗逐渐从音乐中独立出来,虽然依旧有汉乐府,后来的唐教坊、新乐府都还有用来演唱的诗,但是绝大部分诗开始成为只用来书写、吟诵的文本文体,直到最终词牌、元曲取代了演唱中的唱词功能。

在曹魏时期,曹植在对佛经的翻译过程中发明了梵呗,翻开了汉字音韵学的序幕。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大流行,汉字音韵学得到极大的发展。沈约、周颙等人发明了四声标注法并且应用到诗歌创作,这就把从诗歌、汉字朗诵中总结出来的音调划分规则再反过来影响了诗歌的创作,其创作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诗在吟诵、朗读过程中声调的高低交错、四声起伏,同时清朗平顺,不会诘屈聱牙。

而唐朝时音韵进一步发展,武则天时期制定了平仄规则、近体诗(格律诗)规则、使得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公式化、套路化规避语病的全盛时期。也就是说用当时的官方韵书、按照格律诗规则排字布词地创作诗,是完全可以避免音病的。

这就为诗歌的吟诵性、朗读性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。

朗诵唐诗对口语表达肯定有帮助。首先你的词汇在增多,如果你背诵唐诗,久而久之,唐诗中的妙言佳句就能耳熟能详,时不时也会出口成章;其次,你的口语表达会有韵律感,语气变的轻柔,别人听了会感到很舒服;苐三,能提高自已的自信心,原来说话怯场的,会变得从容自如。总之,朗诵唐诗不但对语言表达有好处,对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有好处。

现代人写格律诗,依然或多或少有凑句和口语化等通病,你怎么看?

现代人写格律诗依然🈶️

口语话或凑句通病。这不奇怪。囗语话入诗,或不足湊句,是写作时一时找不到诗词精减语言,是写作不成熟表现。

若作者水平有限,一时找不到精准语词,也可用白话湊数,其它地方写好了也不影响整首诗的魅力。

所以,写诗才🈶️诗句,诗眼,诗眼是诗灵魂所在。谢谢邀请作答。

凑句,辞贫也。

口语,才薄也。

词汇空泛,才薄如纸,偏偏要写律诗,怎么可能做到以假乱真?

律诗,哪是那么容易写的,且不说现代,三百年清朝,律诗写得漂亮的也就三五人而已,连红楼梦作者曹公子都不在其中,至于曾文正公的律诗读起来乏味的像社论,论水平远不如他帐下的几个幕僚下属。

律诗难就难在第三联,即颈联,因为这一联必须要紧凑,必须要向前递一步或转一下。五律还好一些,毕竟看上去少了四个字,省得搜肠刮肚,绞尽脑汁,只要少用一些助词,副词,介词基本上也就马马虎虎,只能骗得了自己,但绝对骗不过外人,除非对方不识字,或是有求于你。

七律就逆天了。所以古人发明了一个法子,就是在第二联只写景色进行铺垫,第三联开始抒情或议论,也就是说,只要在第三联换一种方式就达到了。

抒情好难的!

大凡我们能想出来的情感,都被古人翻来覆去写了十万多遍。你不能说精忠报国,不能说女人如花,不能说杨柳离别,杜鹃啼血,鹧鸪不归,逼到最后也想不出别的词儿,只能白描,仿佛看到一个美女,直接跑过去说,我们结婚吧!

恶俗!

于是,古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,第三联用典故记事,生生地把本意升级为一个谜语,看起来云山雾罩,不知所以,也因此显得分外含蓄幽远,所谓的意境就在这种半懂不懂的句子中被迫产生了。

个人愚见,现代人写格律诗,有大部分人是爱好兴趣,随性偶感,自娱自乐而已。有凑句和口语化通病是正常现象,是追求格律使然,也是未达到境界症结所在。就古人而言,名师大家留存下的名篇寥寥无几,侧面也说明有些诗词也不被认同,也有凑句牵强等问题。现代人,尤其是头条人写格律诗词,就是兴趣而已,大家可以探讨评论,善意的指点,共同提高,达到名篇水准。但也极其不赞同对他人的兴趣指手画脚,吹毛求疵,含沙射影。因为头条不是诗词签定大会,也不是诗词嘲讽批斗会,他只是兴趣平台而已。

【今日大暑】2021年7月22日//星期四

凉風田野上,白鷺逐煙飛。

渡口溪聲遠,林間暑氣微。

蟬鳴心事渺,柳舞詩情催。

一霎陽光雨,數聲天外雷。

一一辛丑大暑作(閬水漁民白溪釣)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口语题诗歌特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口语题诗歌特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