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英语知识
  3. >

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,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怎么写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中国古代成语翻译成英文是怎样的?外国人又怎么用?

中国古代成语翻译成英文,通常是在英文文化传统里面找一个表达类似意思的“习语”,比如:

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,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怎么写

对牛弹琴,出自南朝梁·僧祐《弘明集》。大意是说,古代音乐家公明仪善于弹琴,有一次看见牛吃草,便为牛弹了一曲,但牛却不顾琴声幽雅,仍低着头吃草。后用“对牛弹琴”讥笑听话的人什么也不懂。

英语最大的语源辞典,相当于我们的《辞源》

翻译成英文,通常有如下几种版本:

1.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;(直译:给猪撒珍珠)

2. preach to deaf ears;(直译:对着聋子的耳朵说教)

中国古代成语,是中国人长期以来经常使用的意义完整、结构定型、表达精炼、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。最常见的是四个字。

成语的对外翻译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儿,及要尽量保持成语的原汁原味,又要努力使外国人能够看得懂,不至于产生歧义。

因此,中国成语的“汉翻英”大致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法:

一,基本对等。也就是说,汉语的成语在翻译事,基本上可以找到相对应的英语习语或者俗语(idiom)。这种翻译比较好处理。

比如: 有志者,事竟成。Where there's a will, there's a way.

汉语有很多需要一个典故来解释的成语,如何能准确地翻译成外文?

翻译有三字经为:"信、达、雅"。
就是翻译应作到一传真,二易明,三是尽量有文彩。
比如翻译外文小说。应让中国人感到外国景,外国情,外国味。不能乱嫁接中国典故,弄得很搞笑的样子。
如某译文例:约翰听了马丁一番解释,真是丈二和尚,摸不着头脑。
点评:洋人信天主教。和佛教和尚有毛的关係,完全是乱弹琴。
此外还有画蛇添足用中国典故翻译外文。举例:科恩上校建议对德军采用围魏救赵的谋略。
本来翻译要易懂明白,结果该翻译生加一个中国典故想省事。导致读者不明白洋人在哪学的中国兵法。而且还得另外搜索围魏救赵的梗是什么。
所以,翻泽中对中外各有的典故,尽量不要硬译。可以寻找贴近的语义等代替换。把事情讲清就行。乱用典实在是自作多情,文中添乱。
通常译文文彩往往输给原文。但明白通晓是译文的重心所在。

翻译是再创作。

典故是故事,成语是中国古贤才总结故事所得到的一种达意形式。故事可以翻译,但成语只有深懂汉文化的人才能理解其深意。

翻译故事可以做到,翻译成语个人感觉没有哪国语言可以有这么深邃的表达。

中国的文字、历史经数千年之沉淀、演化,已至博大精深,将中文翻译成外语,如果是日常用语,问题还不大,一旦涉及成语、典故,若要力求准确,殊非易事。

以前听过一个“笑话”,未知真假,说得是有一位西方的“中国通”,想把我们的四大名著介绍给欧美读者,苦于英语中找不到准确的对应词汇,他竟然把“西游记”翻译成“猴子的故事”,把“红楼梦”翻译成“发生在红房子里的故事”,此事在国人看来,足以喷饭。

第二个例子是建国初期在总理访欧期间,来自中国的艺术家演奏了精典名曲“梁祝”,老外们被那凄美的旋律惊艳到了,如醉如痴之余就是不知道是怎样的一段故事情节,总理的翻译在向外国友人作介绍时也犯了难,也只能按照惯例L0OgLOOgagO……,想用一个较长的篇幅讲一个中国东晋时代的爱情故事,总理见状,对翻译说,你只须用“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”这一句话,他们就可以听懂了,翻译人员顿悟。

通过这件事,我们除了叹服于周公的博学、机敏、睿智之外,更多的是应该受到启发,在作翻译工作时,让外国人用他们自己熟悉的事物来理解中国的精典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成语的英语翻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